目录

难觅良将?CBA选秀大会次轮遇冷,20顺位15次弃权,青训体系再响警钟

admin综合赛事3周前 (09-13)210
2025年CBA选秀大会次轮现场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:在总计20个顺位中,竟有15个席位被宣布"弃选",选秀大厅内,球队代表席位的频频举手放弃,与首轮的热络场景形成尖锐对比,这不仅是CBA选秀历史上弃选率最高的一届次轮,更为中国篮球人才储备状况敲响了警钟。 选秀大会次轮:从期待到失望的急速转变 7月20日,上海国际会议中心,CBA选秀大会次轮正在举行,与...

2025年CBA选秀大会次轮现场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:在总计20个顺位中,竟有15个席位被宣布"弃选",选秀大厅内,球队代表席位的频频举手放弃,与首轮的热络场景形成尖锐对比,这不仅是CBA选秀历史上弃选率最高的一届次轮,更为中国篮球人才储备状况敲响了警钟。

选秀大会次轮:从期待到失望的急速转变

7月20日,上海国际会议中心,CBA选秀大会次轮正在举行,与首轮30名球员被选中的热闹场面不同,次轮开始后不久,现场气氛逐渐变得凝重。

"第31顺位,弃选!" "第32顺位,弃选!" "第33顺位..."

当主持人连续宣布多个弃选决定时,现场观众从最初的惊讶转为窃窃私语,转播镜头捕捉到台下待选球员们紧张不安的表情—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历了长期训练和期待,却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结局。

仅有5名球员在次轮被选中,创造了CBA选秀历史上次轮选中人数的最低纪录,这五名幸运儿分别是:来自厦门大学的控卫张毅、清华大学前锋李伟浩、广东工业大学的得分后卫赵启明、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中锋王振宇,以及来自香港金牛队的小前锋陈子谦。

球队选择:理性决策还是短视行为?

多位俱乐部经理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解释了大规模弃选的原因。

"不是我们不愿意选,实在是没有合适的球员。"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方球队总经理坦言,"次轮剩余球员中,要么是位置重叠,要么是实力与一线队要求有明显差距,与其签下可能无法上场的球员,不如保留薪资空间和阵容灵活性。"

辽宁男篮负责人则表示:"我们已经通过首轮选秀补充了需要的锋线力量,次轮可选的球员中,没有能够立即为球队做出贡献的,弃权是经过教练组综合评估后的决定。"

CBA联盟规定,每支球队拥有两个选秀权(首轮和次轮),但选择弃选不会受到任何处罚,这种制度设计使得球队在认为没有合适人选时,可以毫无代价地放弃选择。

从经济角度分析,选中次轮新秀意味着需要提供至少15万元的年薪(CBA选秀球员最低保障工资),加上注册名额占用,对于许多俱乐部来说,如果球员不能立即贡献战斗力,这种投资被认为是不划算的。

历史对比:CBA选秀的发展与现状

回顾CBA选秀历史,2015年首届选秀大会只有20人报名,最终仅1人被选中;到2020年,选秀大会已经能够实现64人参选,30人中选的盛况;而2023年更是创造了71人报名,23人被选中的纪录。

然而今年的次轮遇冷,似乎与整体趋势背道而驰,篮球评论员杨毅在解说中指出:"次轮大规模弃选反映的不是选秀制度本身的问题,而是中国篮球人才库深度不足的现实,当首轮选走30人后,次轮已经很难找到具备CBA实力的球员了。"

与NBA选秀对比尤为明显,NBA每年选秀60人,几乎全部能够获得合同,而CBA今年选秀最终只有35人被选中(首轮30+次轮5),选中率不足报名人数的50%,考虑到CBA球队数量(20支)比NBA(30支)少,但选秀人数比例仍然偏低。

深层剖析:人才短缺的结构性原因

次轮遇冷现象背后,是中国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性问题。

青训体系与大学生球员的衔接仍然存在断层,CBA俱乐部大多拥有自己的青年队,这些球员通常不经过选秀直接进入一队,这使得选秀大会实际上只是俱乐部补强的一个次要渠道。

CUBA(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)虽然近年来水平提高,但大多数球员仍然与职业要求有差距,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张剑表示:"大学生球员通常22-24岁才参加选秀,技术风格基本定型,提升空间有限,而俱乐部青年队球员17-18岁就开始职业训练,发展潜力更大。"

第三,CBA外援政策也影响了球队对次轮新秀的需求,目前每支球队可以注册4名外援,单场可报名2人(4节4人次),这减少了球队对本土替补球员的依赖。

多方努力破局困境

面对选秀大会次轮遇冷的现状,CBA联盟和各俱乐部已经开始寻求解决方案。

联盟方面正在考虑改革选秀制度,包括可能减少选秀轮次、增加球员参选资格限制(如年龄或比赛经验要求)、或者引入交易选秀权机制等,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选秀质量而非数量。

难觅良将?CBA选秀大会次轮遇冷,20顺位15次弃权,青训体系再响警钟

俱乐部方面,越来越多球队开始重视第二轮选秀权的价值,上海久事队今年次轮选中了来自香港金牛队的陈子谦,球队总经理钱安柯表示:"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,发现了这位球员的潜力,次轮不是没有宝藏,只是需要更用心的挖掘。"

难觅良将?CBA选秀大会次轮遇冷,20顺位15次弃权,青训体系再响警钟

青训体系也在逐步改革,中国篮协近年来推动"小篮球"计划,扩大篮球人口基数;同时加强校园篮球与职业体系的衔接,让更多年轻球员能够获得系统训练。

对于球员个人而言,需要更理性地评估自身实力和职业前景,许多篮球培训机构开始提供选秀前景评估服务,帮助年轻球员做出更明智的决定——是参加选秀,还是选择其他发展路径。

2025年CBA选秀大会次轮的大规模弃选事件,应当被看作中国篮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警示信号,它既揭示了当前人才储备的不足,也指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。

解决"难觅良将"的困境,需要CBA联盟、俱乐部、篮协和教育系统多方合力,从基础培养体系到顶层设计进行全面优化,只有当中国篮球的人才金字塔基础更加坚实,选秀大会才能真正成为球队补强的有效途径,而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仪式。

中国篮球的改革仍在路上,今天的选秀困境或许正是明天变革的起点,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和篮球人口的持续扩大,未来CBA选秀大会有望实现质量与数量的双重提升,真正成为优秀篮球人才迈向职业舞台的重要通道。

​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app-k-aoke.com/post/417.html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